百合小说《问棺》的主角是李十一宋十九,是作者七小皇叔倾心创作的一本小说,该小说主要讲述了:宋十九之前没有觉得李十一好看,但是现在他恨不得将这张脸印入她的心里,想要和她作伴。
《问棺》精选:
夜幕似餍足的巨兽,四九城里灯火都散了个干净,李十一同涂老幺连别也没道,便各回了各家。寒风呼啦呼啦扇着木门,李十一怀抱宋十九进了屋,勾脚将门踹上,将她置于木床上,自柜橱里掏出一个带着樟脑香的荞麦枕,垫于她脑下,又打了热水坐于床边替她擦了一遍身子,见她不吵不闹乖巧得紧,忍不住伸出食指略略将她肥嘟嘟的下巴一抵,自语道:“你是什么东西?”
宋十九瞪着俩大眼儿,迷茫地吐着口水泡儿。
李十一笑一声,左手扶着自个儿的右肩下了床,想了想又自外头搬了一些黑炭,扒拉扒拉烧了个炭盆儿。
一袭动作做完,她已是疲乏得厉害,强撑着眼皮将水烧上,这才放松筋骨坐至镜前。宋十九抬了抬下巴,双腿一蹬,挣扎着翻了个身,好奇地打量她。
稀疏的月色中,她瞧见李十一脱了灰扑扑的外袍,随手搭在椅背上,拧了一把热巾子烫在右脸颊,蒸汽雾蒙蒙地糊了镜子,李十一也用不着看,动作熟练而小心地将那一块软化的腐皮自脸上撕下来,像是扯下了一块附于骨上的画皮。
最后一点粘连将她的皮肤扯起来,又缩回去,隐隐约约起了红印子,腐皮下的肌肤光滑平整,似新生一样白嫩,她一点一点拭去脸上刻意抹的浮灰,同煤炭填的眉线,黑黑黄黄染了一巾子,这才现出了她原本青山绿水一样的容颜。
她的脸称不上绝色,也没有半点艳丽,仍旧清汤寡水的,五官都挑不出个长短来,可凑在一处却是俊美清丽极了,让人瞧了一眼还想瞧第二眼,怎样也瞧不够似的。
宋十九将眼一眨,再一眨,将这张脸印到了懵懂的瞳仁里。
李十一擦完了脸,又将瓜皮帽一摘,狗啃似的刘海免了压迫,顺滑地散开来。她倒了一壶沸滚滚的水,搭了一块毛巾往门外洗头,她的动作快极了,三两下便冲了个干净,将水往外一泼,抱着搪瓷盆走进来。
她一面擦着湿/漉/漉的短发,一面就着煤油灯立在桌前胡乱翻着几本书,皂角的清香被灯烛暖化了,绕在她纤细的手指间。
宋十九学会的第一个词,大概是干净,黑森森的洞穴墓室里,乱哄哄的红尘俗世中,闹腾腾的兵荒马乱里,碰见了一个干净得不得了的李十一。
待头发干得差不离,困劲儿也过去了,李十一又如往常一样到门外坐着吹了会子凉风,才进门轻手轻脚地在宋十九身边躺下盖上棉被,见她仍睁着眼,便侧身对着她,手一兜在她腰上拍了两下,低声呢喃道:“睡罢。”
语毕缩回手,将其靠在脸边,不大一会儿便沉沉阖目,呼吸平稳。
宋十九短短的右腿一蹬,亦勉力翻身侧卧,盯盯李十一的手,将肉滚滚的拳头吃力地放到脸颊边,而后闭眼安神,呼呼睡去。
灯芯熬尽了煤油,被呼啸的冷风带走最后一点光亮,梆子声敲了几下,厚厚的被褥垂了一半下来,不留神便要剽上火星子,床上下来一个莲藕似的白嫩小人,兜着圆乎乎的屁股翻身下地,扶着床沿双腿一直,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。
那小人儿身上的衣裳只盖了一半,绕过横七竖八的桌椅,懵懵懂懂地往屋外走,走至阶梯处停下来想了想,小腿一撒一屁股坐了下来,同李十一睡前那样吹了会子风,又爬起身来进了屋。
再上床时身手已利落许多,她手脚并用爬至李十一身边,替自个儿将被褥拉上来,见李十一仰躺平卧,双手交叠在腹部,修长的两腿交叉,便也抻了抻两节小腿,想要将其拧在一处,却无论如何也学不成,遂放弃,头一歪进了梦乡。
翌日清晨,李十一梳洗完毕,又上了乔装,心事重重地望了床榻一眼,沉吟着行至桌前,牛皮书里翻出一个拇指长的纸人儿,提起一旁的朱砂笔胡乱写几个字,又念了个诀,那纸人竟立时翻身而起,稳稳当当地站住,极有礼貌地行了个礼,声音孩童似的清脆:“十一。”
李十一“唔”一声,敲敲它脑袋:“叫涂老幺来。”
纸人领命而去,顺着桌腿子滑下地,沿着墙根儿站定,又拾掇了一块枯树叶顶在脑门儿上,一溜烟跑了。
这边厢给涂老幺给婆娘做好了饭,正搬了板凳坐在院子里洗腊肉,忽而见墙根儿处游来一小片枯叶,似被蚂蚁搬着似的朝它飘来,堪堪至腊肉边停下,他正纳闷,见那叶子翻了开来,露出一个小巧的剪纸人儿,毕恭毕敬地弯了腰:“涂老幺!”
涂老幺骇得差点自凳子上跳起来,指着它道:“你你你……你是个什么玩意!”
纸人儿十分懂礼节的模样,并着腿站着:“十一喊你过去。”
语毕它又将树叶子顶起来,似一个打着伞的绅士。
“十一姐的传话宝贝?”涂老幺东倒西歪地打量它,又伸手将它的叶伞拿起来,待纸人抗了议才搁回去,裤腿上擦了两把手,往厨房里走去:“您…你等会儿,我刚熬了粥,给十一姐送上两碗。”
不多时涂老幺拎了一个篓子出来,同那纸人一齐贴着墙根儿往李十一家去。
隔壁家的老母鸡刚下了个蛋,咯咯咯地邀功,打破了涂老幺同李十一大眼瞪小眼的沉默。涂老幺咧着嘴角,难以置信地伸手往床上一指,牙花子都艰涩起来:“这,是宋十九?我昨儿抱回来的那个?”
李十一点头,抱着双臂靠在墙边,阳光自她的发梢处跳进来。
“亲娘啊!”涂老幺凑近了看床上的宋十九,脸庞仍旧圆得同银盘似的,只下巴略略回收了些,眉眼仍是那个眉眼,却似被西洋镜放大了一号,换了一身花布衣裳,此刻肉墩墩地坐在小床边儿,面无表情地望着他。
涂老幺扯扯她的手,又拽了一把她的脚,再看一眼她长过耳朵的头发,怎样也想不明白,昨儿才接生的小娃,怎的一夜之间就长成了一岁的模样?
李十一撇嘴,无奈摇了摇头,走至饭桌边,将涂老幺的吃食拿出来摆上,腿一勾坐下,执起粥碗囫囵喝了一大口。
涂老幺心有余悸地瞪了宋十九半晌,才跟着过去坐下,敲了一个咸鸭蛋,琢磨着问她:“怕不是个妖怪罢?”
“不晓得。”李十一仍是这句话。
“她不吃?”涂老幺忽而想起来这茬。
“昨儿便喂过,不吃。”
涂老幺心事重重地添了一碗饭,掏心挠肝地想法子:“究竟是个什么来历?要不,再去那棺里问一回?”
“不成,”李十一摇头,细细解释起来,“人死投胎后,棺木里通常会残留一两分精魂,这问棺便是问的这精魂。精魂形态薄弱,为无主之物,若要它开口答话,必先问其来处,复问其归处,令其找回些许意识,这才有了生前的记忆。”
涂老幺听得一愣一愣的,剥蛋壳的动作亦慢了下来。
“而精魂有了些许神识之后,仅能回答一个问题,若问得多了,精魂有了思想,便极易炼成魄,魄聚魂,魂修体,便成了常人所道的——鬼祟之物。”
涂老幺勉强听了个明白,简言之,一个棺材只能问三声,答一回,多的便不能够了。
他徐徐吁叹一口气:“还有这个讲究呐。”他忧心忡忡地舔了舔嘴皮子:“这可怎么办好?”
李十一将碗搁下,沉吟道:“吃过饭,同我一道出门。”
世道越艰难,烟花柳巷之地却越热闹,胡同道儿里浸着腻人的水粉味儿,自砖瓦墙缝里透出来,堆至倚门卖笑的簪花人脸上。
涂老幺满脸堆笑地躲过那妙龄姑娘抛来的绢子,揶揄地碰了碰目不斜视的李十一:“您这熟门熟路的,瞧不出来呀。”
李十一单手抱着宋十九,见她攀揽着自个儿的脖颈,抻着小脑袋好奇地四处张望,便左手一按将她的后脑勺轻柔地按下去,令她乖巧趴俯于自己的肩上。
小小的呼吸湿润又温热,同她卷翘的睫毛一齐忽闪在脖间,李十一斜目瞥一眼,不动声色地抚了抚她软糯的腰身。
木梯咯噔作响,涂老幺同李十一进了一处院落,又蹬蹬瞪地上了楼梯,再绕过几间镂空雕花的厢房,停在了尽头处。李十一还未抬手敲门,便听得里头一句酥娇入骨的软声:“进来。”
屋里燃着百合味儿的帐中香,咕噜噜煮着六安茶,一把瓜子壳儿扔在地上,壳上沾染着新鲜的胭脂,修长白皙的长腿自旗袍缝里荡出来,勾着一只精巧的绣鞋,在瓜子壳上方晃啊晃。
才晃了三两下,绣鞋便落了地,那主人将手中的瓜子往桌上一扔,倚着身子靠到桌上:“哟,哪里来的女娃娃!”
涂老幺还未回过神来,只闻一阵香风,那姑娘欺身上前,将宋十九抱了过去,腿一搭坐回矮凳上,抚了两下宋十九的头发,嘴里的怜爱要溢出来:“多俊的女娃娃啊,吃/奶不吃?”
她一面说着,一面就要解旗袍的盘扣儿,涂老幺大喝一声,捂住脸往后退:“别别别,别介!”
“呸!”那姑娘啐他一口,止了动作抱着宋十九睥他,“我倒是想喂,也得我有。”
涂老幺自手缝里透出一只眼,见那姑娘笑吟吟地将宋十九交还给李十一,喊她一声:“十一。”
李十一隐秘地勾了勾嘴角,颔首:“阿音。”
涂老幺将心搁回肚子里,这才得空瞧那唤作阿音的姑娘,水汪汪的眼睛小巧的嘴,葱白似的鼻梁尖尖的下巴,说话时嘴角自带三分笑,轻浪地往上挑着,端的是一副很不良家妇女的漂亮。
阿音仿佛知道李十一的来意,也不搭理涂老幺,只软着腰肢往梳妆匣子处走,自一个抽屉里翻出一个锦囊,同李十一在墓里用的那个别无二致。阿音往她手里一塞:“喏,一钱艾草,一钱生犀,三钱罗勒,半两白酒,将烟丝浸了整三十六日,同从前一样,分毫不差。”
“嗬。”涂老幺刮目相看。
李十一从善如流地接过,又开门见山地道了来意:“还有一事。”
阿音笑意幽深,心有灵犀地挑眉:“方才那娃娃的骨头我摸过了,非鬼,也非人。”
李十一皱眉,习惯性地咬住食指第二根指节,沉默地思索起来。
“摸骨?”涂老幺忍不住出声。
阿音轻笑一声,又磕起了瓜子儿:“既十一肯带你来,便没有什么说不得的。我同十一吃的是一行饭,只不同宗派,南摸骨,北问棺,你听过没有?”
“没有。”涂老幺诚实地摇头。
阿音撩了个漂亮的白眼,不再搭理他。
却听涂老幺狐疑地拿眼觑她:“吃这行饭的,做这个卖身的买卖?手艺不精罢?”
“放屁!”阿音将瓜子一抛,面上倒未显出什么怒气来,“旁人是卖身,老娘做的是理想。”
涂老幺呛一口口水:“做这勾当,是理想?”
“你懂个屁。”阿音十分瞧不上他那蠢笨的模样,暗自同李十一交换了个眼神,询问她是否欠了他许多钱。
李十一仍旧是一副清汤寡水的模样,只淡淡抬了抬眼皮,抱起宋十九便要告辞。
却听阿音道:“你既来了,我却正好有宗买卖。我近来身子不爽快,不愿下斗,我只问你,去不去?”
她握着绢子伸了一根指头,李十一回身坐下:“说罢。”
“这说来也是奇了,”瓜子吃腻了,阿音有一搭没一搭地甩着绢子,“我从前有位恩客,得了位赛西施的姨娘,听闻是爱不释手夜夜笙歌,好些日子不稀罕上我这来了。”
“可没成想,才过了门几个月,这姨娘竟染了肺痨,死了。”阿音两手一拍,清脆一响鸟翅状散开。
“那老爷是伤心得没了人形,风风光光下了葬。可才葬了没七八日,却不见了一件紧要的宝贝,思来想去恐是不当心陪了葬,忙请来几个家丁要将墓起开。”
涂老幺望着她花瓣一样丰润的嘴唇,再诡异的事由自那里头讲出来,仿佛自带了三分多情,竟似瓜田李下的闲碎一样婉转动听。
涂老幺不自觉地伸手去捉了一把瓜子,弓着脊背津津有味地磕起来。
李十一移移脑袋瞟他一眼,复又低头,望见乖坐怀里的宋十九痴痴望着涂老幺,粉嘟嘟的嘴唇随着他嗑瓜子的动作一张一合。
李十一抬头,认真听阿音交待的缘由,食指精准又轻柔地点了点宋十九的嘴唇。
阿音未曾留意她的小动作,只蹙眉道:“这事便怪在此处了,那派下的家丁,借来的散兵,甚至请来的盗墓人,个个儿横死在里头,满面春色衣衫不整,有几个裤头都褪了一半儿。”
阿音咬唇饶有兴味地一笑,晃了晃脑袋:“听闻,是被那姨娘给迷了。”
“噢哟。”涂老幺嫌弃地将肥硕的下巴抵了出来。
“所以?”李十一听得颇有些不耐,抬手挠了挠眉毛。
“那老爷寻思着,再遣爷们儿下去可不成。偏偏从前同我相好时听闻我吃这行饭,这便来了信儿,请我过去瞧瞧。”阿音朝桌上的牛皮信封娇俏地努努嘴,眼皮儿一翻嗤笑道,“难为他想得起我来!”
李十一的眼神自信封上绕了一圈,未过多停留便回到了阿音脸上:“在哪?”
“天津卫。”
涂老幺将一口瓜子壳吐出去,惊讶万分:“您老买卖做这远呢?”
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,你听过没有?”阿音睨他,“姑奶奶我也算桃李满天下。”
“没。”涂老幺隐约觉得这话不是这样说头的,却也辨不出什么好歹来,只哼哼唧唧地将声调弱了下去,又拣起一粒饱满喷香的瓜子塞嘴里。
李十一忖了忖,道:“我去。钱你收,我五成。”
“做什么?”阿音柳眉倒竖,瞪她,“送钱?救风尘?”
李十一勾起薄唇淡淡笑了笑,将手中的锦囊一捏,低声道:“生犀很贵。”
阿音一愣,将眼神移开,仍旧是不情不愿的样子,眼神却进进退退地软了下来。
涂老幺来回转着眼珠子,贼兮兮地抿着嘴,余光扫见宋十九也同他一起,来来回回地瞧瞧这个,又瞧瞧那个。
八卦。李十一轻轻抬手拍了拍宋十九的后脑勺。
宋十九头一回被教育,十分丧气,怏怏地趴在她肩头,埋着脸蹭了她一衣裳口水。李十一不动声色地挪了挪脖子,对阿音道:“既要出远门,这几日我便将她托付于你。”
宋十九警觉地竖起耳朵,却听阿音态度坚决地推却:“我这窑子里,养个娃娃算怎么回事儿?她来路不明,你带着去便是了,横竖地里头出来的,再入一回土,兴许便有了些眉目。”
她诌得来了兴致:“再者说,我瞧她骨骼清奇,保不齐有大能耐,若是个好的,也能助你一臂之力。”
“若是个坏的呢?”涂老幺忧心忡忡地望着她。
“那也是机缘如此,道法自然。”阿音叹了口气。
涂老幺听不明白:“啥意思?”
“活该。”
自得凤楼出来,已是正晌午的时辰了,楼下几个拉黄包车的车夫蹲在墙根儿处歇凉,候着里头出来的达官贵人,见里头出来了个抱着娃的姑娘,不免多瞧了两眼,再一对视,眼里头便浮上了说不清道不明的颜色。
其中一个说:“阿音姑娘屋里头出来的,月月来,听小翠说,一来便锁门,不到三五个时辰不出来。”
“好这口儿呢?”另一个大嗓门笑了一回,仿佛刻意将话送到李十一背影处似的。
几个车夫哄笑作一团,涂老幺气得撸了袖子便要回身,却听得“哗啦”一声响,一盆凉水自楼上唰地泼了下来,将几个车夫淋了个正好。
哥几个抬头往上望去,见阿音笑吟吟地倚着栏杆,笑道:“姑奶奶的洗澡水,赏你们喝了。哪日果真将李十一拐上了床,再谢你们一桶!”
语毕她风情万种地动了动肩膀,抬起下巴将手一收,“砰”一声拢了窗。
车夫气急败坏地骂骂咧咧,涂老幺没见过这等世面,进也不是退也不是,眼见李十一眼皮也不抬,抿唇若有似无地笑了笑,才回过神来同她一道往回走。
涂老幺望着李十一的侧脸,不知为何,他总觉得李十一不似从前那样面目可憎了,不仅不丑陋,还隐隐透着一股耐人寻味的茶香,尽管他极少喝茶,却总觉得上好的茶便该是李十一这样,余韵深远,回味悠长。
他若有所思地用胳膊肘攘了攘李十一:“十一姐。”
“嗯?”李十一将回音自鼻腔里温出来。
“您当真要去那天津卫?”
“嗯。”方才的声调下沉着重复了一遍。
涂老幺上下打量她一眼:“您一个单单薄薄的姑娘家,何苦要跟这个打交道?这回回下斗,怕是不怕?”
“不怕。”李十一摇头。
“为何?那神神鬼鬼的,多瘆人啊。”
涂老幺等了半晌,李十一竟轻轻扬唇笑了,那笑意只得一瞬,令涂老幺无端端丢了魂。
他瞧见李十一慢悠悠地抿了抿嘴角,清亮的眸子压下去,眉目稍稍眯起来,说:“军阀割据,杀人如麻,尸浮遍野,不可怕?乱世饥荒,满地饿殍,易子而食,不可怕?乡绅横行,强抢民女,穷如草芥,不可怕?”
“人你都不怕,怕鬼做什么?”她收住尾音,几不可闻地嗤了一声。
涂老幺愣在当场,嘴巴张得能塞下鸡蛋。
李十一停下步子,蹙起眉头:“做什么?”
涂老幺道:“十一姐,您……怕不是念过书?”
她说的他一个字儿都听不懂,只晓得四个字四个字往外蹦的,那指定是文化人,指定是念过书。
李十一横他一眼,提步继续往前走。
涂老幺在耳畔长一句短一句,李十一置若罔闻,怀里的小人却抬头认真仔细地听着,小嘴随着他的动作一会圆一会扁,一下子圈成一个硬币,一下子拉成一根筷子。
晌午的阳光毒辣极了,将沉沉的死气都照耀得活络而充满希冀。李十一听见耳边有幼童似模似样地清了清嗓子,而后是软软糯糯的一声:“我会了。”
声音很细,带着同李十一相同的尾音,和阿音似的娇嗲嗲的抑扬顿挫,似初初开封陈年的女儿红一样勾着清新的甜香。
涂老幺僵在当场,捂着舌头退了半米远。
宋十九将小脑袋抬起来,如幼鱼饮食一样撅了两回嘴,搂住李十一的脖子,又半生不熟地重复了一遍:“我会说话了。”
李十一眼风不动,应承得平铺直叙:“要鼓掌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