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山必有缺》的主角是卫蕴公孙仪,是作者何所尽的一本正在火热连载中的小说,该小说主要讲述了:公孙仪第一次见到卫蕴的时候,被他惊艳到了,他从未见过长得这样好看的男人,他开始怀疑是不是南方人都长得这样好看。
《山必有缺》精选:
第二日阵前,公孙振面带愁容,眼圈红肿,把帐前众将打量了一番,最后目光落在孟楮身上。
“孟楮出列。”
“末将在!”
“我欲令你前去迎战郝运,可有把握?”
“末将誓为石家父子雪恨!”
“好!赐热酒,赐兵器!”
孟楮饮过酒后,在械架前挑选了铁锤,却被忽然闪现的栖谷先生拦截住:“将军,莫用铁锤。”
“嗯?”
栖谷先生递上双刀:“郝运力大无比,必要以将军柔韧克之。”
孟楮琢磨了一会儿,点点头,换上双刀,插在腰间,驾马出列。
“擂鼓助威!”
咚咚咚咚咚!
“孟将军回来了!”
只见孟楮身负一处刀伤,但笑容恣意,手上挥着郝字旌旗,向公孙振大步走来:“秉盟主,郝运已被末将斩下马去,他的将旗也一并夺回来了。”
“太好了!”公孙振大喜过望:“孟将军果然神勇!”
郝运既死,敌军纷纷撤回,关上城门,挂上了停战旗。
*
“哈哈哈哈哈!今日一战,好痛快啊!”
“孟将军,我敬你一杯!”
“我等也要敬盟主一杯!哈哈哈!”
当夜的庆功宴上,只有公孙仪记得给栖谷先生敬酒:“委屈先生了,今日得胜,分明是先生的功劳。他们却如此冷落先生,真是不分好歹。”
栖谷先生淡然道:“功劳是孟将军一人的,某岂敢冒取。”
“先生,想不到你还懂得械斗术。”
“某不才,只学过几天刀剑,防身而已。”
公孙仪笑道:“若先生多学几月,岂不又为一员猛将也。哎,不行,公子生得如此娇嫩,若为铁械磨破了皮肉,我可要心疼的。”
栖谷先生真是拿他没办法:“公子你就继续欺着我吧,只要能令公子尽兴。”
“哈哈哈哈哈!好,那就满饮了此杯!”
“某从不饮酒。”
公孙仪皱眉道:“这是庆功酒,先生怎好不喝?”
“某真的不饮酒,生来相触,乃天戒。”
公孙仪心中一动,霎时忆起谢楷,何忍再勉强,便自己一口饮尽:“好吧,那就由我代先生饮下此杯了。”
“广微!广微贤侄,快过来!”席中的公孙振与众将饮过后,留意到公孙仪与栖谷先生在角落里的小动作,便唤道:“汝二人怎可独自偷欢?还不快来与我共饮!”
公孙仪只好拉着栖谷先生到众人席间落座。
公孙振于是命孟楮亲斟一杯,奉到栖谷先生面前:“今日功劳,有一半是先生的。我让孟将军代我谢过先生了。”
公孙仪急忙抢过来,笑道:“我家先生从不饮酒,让我来!”
孟楮也笑了:“若如此,公子可要饮两杯。”
“两杯便两杯,将军只管斟来!”
“你这顽童,真是胡闹,把先生当家中娇妻般宠溺,也不怕人笑话。”公孙振见状,不禁开怀大笑起来。
*
清夜下,一钩新月明如霜。
公孙仪倚在栖谷先生榻间,带着浓厚的醉意,柔声道:“先生今夜可尽兴?”
栖谷先生反问:“公子呢?”
“我……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兴了。所以我不禁在想,若是余生都能这样欢乐,该多好啊……”
栖谷先生不禁叹道:“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旦夕祸福。时身处乱世,能有一刻安宁已是不易,遑贪图酒肉,恐逾过也。”
公孙仪淡淡笑道:“先生,我的欢乐并不是来自酒肉,而是来自你啊。大丈夫处世,可立一番功业,此乃生之幸。而得先生朝夕相伴,指点迷津,这才是我生之乐。”
栖谷先生欣然笑纳。
公孙仪忽然问起:“先生在幽州可曾听过谢文初谢公子之名?”
“偶有所闻。”
“文初为我挚友,相交三年,肝胆相照。”说到这里,公孙仪不禁赧然泪下:“他与先生一样,不能饮酒。然而有一次宴席间,我喝得上头,忘了此事,未能照顾好他。”
“公子……”
“谁曾想,那一夜,他竟然就因为醉酒而忽忽去了……”公孙仪再说不下去,掩面啼哭。
栖谷先生只得劝慰道:“斯人远去,不复还矣。公子勿要过于悲伤。”
公孙仪感伤地拉过栖谷先生袖口,颤声道:“今我得先生,乃苍天怜悯。往后不论发生什么,我都一定会护得先生周全!”
“公子……”
*
渤海州本为彰武侯据地,彰武侯兵败后才为杨庭蚕食,至此不过五个月。
因为占据时间短,杨庭又将主要兵力集中在州府南皮,其余郡县只留少许残部,公孙家的大军一旦南下,小郡立马收复,毫无挣扎。
杨庭此时正疲于与西面的凉州交战,无暇东顾,便令大将辛辰负责南皮。
“南皮外有两县,一名浮阳,一名东光,分别驻有两万军。辛辰坐镇南皮,有六万军。”这是公孙振的地形向导官韩原在给众将讲解地图:“浮阳、东光与南皮互成三角守势,无论攻其中任何一方,另外两方都可在最短时间内出兵支援。尤其是南皮,地势最高,可观察的距离最远,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开南皮的视线。”
众将研究过后都纷纷咂舌:“这辛辰,还真是个强敌。”
公孙振问道:“诸公可有破解妙计?”
下方议论杂乱,但一时都拿不出决断。
公孙振只得说:“以我之见,浮阳离我军最近,不如先集中兵力拿下浮阳再说。”
韩原劝道:“主公,浮阳虽近,却是三城中沟壑最深、石垒最高的坚堡,哪怕南皮不来支援,我军想要拿下浮阳至少也要数月。擅攻浮阳实为下策。”
公孙振嫌弃韩原官职低,说话直率坦白,所以很不喜欢他,这边耳朵进,那边耳朵出,并没有把韩原的话当一回事。见众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略,就自作主张决定先攻浮阳。
这个时候,公孙仪与栖谷先生接到成命,已经奔赴更东面的乐陵城与公孙盛会合。
乐陵城是一个十分昌盛的大城,记有二十万户之多,公孙盛顺利拿下乐陵后,却开始有些畏缩了,所以才把公孙仪召回来商议。
“琅琊王已经知道我们占领了乐陵,很是生气,可能不久将来征伐。”公孙盛忧心忡忡地说着:“如今还不知伯父什么时候才能拿下渤海,若打起持久战,我们必会为河东与琅琊两方夹成肉饼。”
面对这个难题,公孙仪却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琅琊王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,我们只用几封书信就可以让他不敢妄动。”
“噢?三弟有妙计?”
“很简单,兄长你这就给伯父写信,说凉州的两万骑兵已到高城,将往乐陵,请伯父派人迎接。”
“凉州的两万骑兵?蔡侯如今正与杨庭鏖战太原,怎么可能派两万骑兵来支援我们?”
“兄长信我便是。”公孙仪得意道:“除了这封信以外,兄长再给四弟写一封信。”
公孙盛十分疑惑:“四弟?”
“四弟现在琅琊王处为宾。兄长可请四弟为我等做使,假意向琅琊王求和……”
在公孙仪的指导下,公孙盛先给公孙宣送去一封信。然后又写了三封内容一模一样的密信,分别交给三位信使,让他们假装往高城送信,其中有一位果真被琅琊的探子截获,密信转而送到了琅琊王手上。
“凉州竟然出动了两万骑兵来援乐陵,看来我们不能轻易进取乐陵。”琅琊王读完密信后感到有些头疼。
琅琊王的谋臣宁嘉站了出来,进言道:“主公,此信只是公孙盛编造出来淆乱视听的。凉州蔡侯此刻正与杨庭争夺太原,怎可能分拨两万骑兵与他?”
琅琊王不禁也产生了怀疑。
宁嘉还要劝,这时殿外有人传,公孙宣求见。
“噢?快快请进。”
公孙宣满面春风地走进来,对琅琊王说:“王上,有大喜讯啊!”
“什么喜讯?”
“我兄长来信,说要托我为使,向王上您求和!”
“啊?!”
琅琊王读完求和信后,头又开始疼了:“一面请来援军,一面示好求和。这难道不就是兵书上说的虚实之法么?哎呀,对啊,就是这么回事!我差点中了他们公孙家的奸计了!”
之后不管谋士们再怎么劝谏,琅琊王都笃定了此中有诈,不愿犯险,因此白白浪费了极好的战机。
*
“哈哈哈!琅琊王居然真的撤走驻军,他居然真的信了那凉州援军之说!”躲在乐陵古殿里吃葡萄的公孙仪喜不自胜:“先生!你可真是个神算子啊,这琅琊王的心思全都被你算对了!”
栖谷先生在阶下品着麦茶,颇有些自嘲地说道:“本以为那琅琊王不会这么轻易就善罢甘休,还为他准备了更多的惊喜。这么一来,某都没有发挥的机会了。”
“哈哈哈哈哈!先生顽皮!”
“报——”没留给二人太多嬉闹的时光,随着哨探的闯入,二人复又紧张起来:“报,盟主在浮阳大败,被辛辰歼灭一万八千人,目下已退居高城。”
“什么!!!”